第一部分 衡水->杭州->北京

  清晨7点的昌平线(昌平站—西二旗站),大量进城工作的人已经将地铁车厢塞得满满的,而我是其中普通的一员。坐下后打开手机一边刷着支付宝“偷”着绿色能量,一边打开音乐。海南人才落户我的歌单第一首就是《栀子花开》,歌声响起的刹那,一下就带回了十五年前的那个夏天。

  2006年我大学毕业,本打算留在杭州工作,因为那里是我曾经心心念念的“天堂”。我2002年7月参加高考(2002年是最后一年安排在7月的高考,2020年因为疫情高考又神奇地由6月改回了7月),我家在河北衡水,哥哥在北京,但我还是选择了南方,那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,那个离家一千多公里的“天堂”——杭州。那时候,去杭州上学,首先要从家坐大巴辗转到济南,然后再从济南乘火车,下午4点38分发车,第二天9点多到达杭州,17个小时是从济南到杭州的2551次普速火车用时。衡水—济南—杭州,我曾以为这就是我未来生活的节奏。

  但是2006年春节后,原在杭州定下的工作出现变动,于是3月25日来北京找工作。那时还没有高铁,T31/32次是北京和杭州之间往返最快的火车,大概16个小时能够到达。相较于K101次这种慢车,能够坐T31的硬座都感觉幸福。到了北京,哥哥帮我打印简历投递了很多公司,我坐着公交、地铁到处面试。

  4月20日回杭

  4月底工作确定

  5月13日离杭

  5月15日在京入职实习

  5月31日离京回校答辩

  ——被压缩的论文答辩时间

  6月9日班里特意提前组织了散伙饭,那天也是世界杯开幕的日子,一边看着德国队的比赛,一边和同学们大醉。

  6月10日下午,当我和同学带着我的一堆行李坐上学校到杭州火车站的525路公交时,论坛的朋友“甜菜”打来电话,手机话筒里传来广播台的声音:“点一首《栀子花开》送给阎王(我的论坛网名)……”这次,我真的彻底离开杭州了,因提前离校,错过了班级集体照,错过了办理离校手续……我与杭州的四年之缘就这样结束了,正式开始了我的北漂生活。

  第二部分 漂在北京

  2006年6月11日,T32次火车到达北京站,出站时“很幸运”地被抽到——行李超重了38千克,交了款后,哥哥和我一起用自行车把行李驮回了天坛北门,我在北京的第一个落脚点。

  在那个半地下室的空间,哥哥嫂子我以及另外两位租友住了大概两年的时间,直到哥哥的房子装修好。

  我工作的地方在上地四街,5月15日入职时坐743路公交车,虽然不用转车,但因为低估了北京的堵车实力,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,后来就改成了步行到前门地铁站,2号线转13号线。

  好在工作性质决定需要经常出差,不用每天通勤。

  2006年6月我出差去了南京,8月去了盘锦、乌海,9月开始出差去贵州。2006年—2008年断断续续出差了一年多时间,其中2007年出差了303天。2008年以后才逐步减少了出差天数。

  后来跟随哥哥搬到丰台后,通勤方式变成了699路,坐着公交从上地一路穿过中关村、西三环、六里桥。

  2009年,我认识了我的妻子,当时她在杭州,我在北京。在一起后,就要决定是她来北京还是我回杭州。当时我是有回杭州的机会的,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她来北京,这样就开始了两个人的北漂日子。现在回头看,我经常问自己:再来一次,还会选择北漂吗?

  2009年国庆后,我们从哥哥家搬出来,到惠新西街南口和同事一起合租,这样上班路程也能近一些。

  01

  第一次买房之路

  2010年,我们去天通苑、北七家、燕郊甚至宝坻看过房子,准备找到一个符合自己经济能力的房子买下来,这样就不用再租房了。因为金融危机和四万亿的威力,房价在2009年大幅上涨,北七家房子要120多万,我们都是普通工薪阶层,赚着固定工资,120万显然超出了我的首付能力以及还贷能力;100万以下的房子才是我的目标,这样贷款70万,月供才能不到4000元。去燕郊和宝坻看房时,我们已经考虑了未来的户口问题,想一蹴而就解决户口的隐患。

  燕郊房:当时从郎家园附近坐公交去燕郊,我们看了天洋城、纳丹堡、上上城等几个小区,天洋城大概一万的房价,总价基本可以控制;但燕郊的交通,到上地的通勤时间以及燕郊的生活配套让我们觉得不太适合,通勤压力将非常大。放弃。

  宝坻房:看宝坻的房子,其实也是考虑天津户口,而且宝坻一中还是不错的高中。那时候只能在八王坟坐中巴去宝坻,通勤明显不行。抵达宝坻,出了汽车站,我们只去了附近的一个楼盘,好像大概7000元一平吧,对面是个家具家电城,最后我买了个节能灯管,就这样结束了宝坻看房。放弃。

  消停了一段时间,安心过着租房的日子。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,才决定到昌平城区看房,看了好几次,看了好多六楼,爬得累死,真的不想看,但只有6楼能在我们的预期价格内。后来中介推荐了高速西边的小区,虽然配套差些,但户型比较好,房子比较新,最后终于选定了我们的房子,一套80多平的两居,四楼,不到100万,符合预期。立马去取钱交定金,晚上9点多才回到租住的地方。后来就是凑首付,办贷款,交房,开始简单装修。

  赶上我们租房的房主要把房子卖掉,我们被迫提前搬家。记得那时搬家就在“58同城”上联系个金杯车之类的,我们的东西不算多,一辆金杯车刚好满满的,媳妇儿坐副驾驶,我在车屁股那儿将将找个空间挤进去,然后朝着我们自己的家奔去。当车行驶在京藏高速时,我看着后面的车,对未来充满了期待。

  在这个房子里,我们结婚生子,一起继续漂在北京。2010年底昌平线一期开通了南邵到西二旗,但我们家到南邵有8公里的距离,需要穿越整个昌平城区。有段时间我骑电动车带着媳妇儿去坐地铁;我自己出行时,就会选择坐881路公交车到西三旗,再经安宁庄路走到上地;直到公海南落户代办司2013年搬到了昌平,我重新变成了电动车或自行车到公司的通勤方式。

  02

  关于天津户口

  时间到了2014年,孩子未来的上学问题让我们重新开始考虑户口的问题。虽然我在2011年读了在职工硕,但单证没有解决户口的机会。媳妇儿的户口一直在杭州,我和孩子的户口在河北省人才,考虑到应该不会去河北生活,也不会去杭州发展(已经北漂8年了),于是决定把媳妇儿的户口通过人才引进放到天津去,未来如果她能在天津工作,那我们就全家搬天津去。2015年,媳妇儿顺利办好了户口,我们还特意去天津看了两次房。对天津房的印象就是老小区看起来很破,尤其裸露着裹成黑色的管道;新的小区又太贵,超出了预算。身为工薪阶层的我们,无法像一些北漂家庭似的可以缴个税后收入几十万的,于是决定先放着集体户口,攒攒钱再说买天津房的事。这事儿一放就是3年多。

  03

  第二次买房之路

  随着孩子长大,上幼儿园后就要涉及上小学的问题了,家住高速西边并不是昌平的主城区,而小学多在主城区;而且房子在四楼,没电梯,老人爬楼比较吃力。于是我们准备到主城区看看有无合适的房子可以换,顺便兼顾一下上小学问题。考虑到我们最多以工作居住证入学,昌平主城区最好的小学学区房我们就没去看,担心万一到时候因为不是北京户口,审核入学资格时排队靠后导致无法正常上学那就亏了。最后我们选择了电梯房:公摊虽然大,但毕竟有电梯,老人再无上下楼问题;高层视线也好,站在阳台,全无遮挡,心情舒畅。卖房,买房,过户,大概花了三个月吧,贷款也一下增加了不少,不过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,社会工资已经出现了大幅提升,我们的岗位工资也水涨船高跟着涨了一些。

  2016年下半年开始,北京房价出现了大幅上涨,一个月涨十几万的都有,伴随的也是越来越多的房产交易纠纷。天津房价也出现了涨幅,房价的大幅上涨让我们短时间内失去了购买天津房落户的机会,也让我们失海南技能落户去了未来在北京换三居的可能。

  04

  第三次买房之路

  2018年,随着房价调控措施的相继出台,房价开始出现一定波动。为了在孩子上学前尽量搞定天津户口,避免上小学后再进行各种证件信息变动,当手头缓和了点后,我们又去了天津看房。这次我们依然需要把总价控制在100万以内(房价上涨前同样位置可能只要60多万),几经周折,终于找到了合适落户的房子,总价也符合预期,虽然有些其他问题,但符合我们的家庭当时的状况。于是开始交首付,办商业贷款,找担保,终于在5月份拿到了房本。然后天津出台了海河人才引进计划,哎,几万人才引进的中介费白花了。

  我们又花了半个月时间把孩子户口从石家庄迁到了天津,家里终于有户口本了。之前我们和孩子三个人有三个不同的户口首页,三个个人页,每次办资料都要交首页和个人页,怎么看都不是一家子似的,得通过孩子的出生证明加结婚证才能证明。

  (户籍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行政制度,根据《周礼》的记载,中国早在西周,就在秋官司寇之下设置了名为司民的专职掌管户口的官吏,负责计算全国的户口人丁数目。)

  05

  关于人到中年

  中年到底是个什么年龄的定义,30岁开始步入中年还是35亦或是40?我个人觉得促使我们感觉已步入中年可能有两个因素影响:一个是30多岁后被迫换工作,即职场出现变动;一个是亲人罹患重病甚至永远离开。这会促使我们接受已经长大的现实,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。

  虽然我漂在北京十多年,住在六环外的昌平,但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不用担心房东随时可能把我们赶出去;虽然离家400多公里,没有摇到北京汽车牌照,但可以选择坐深夜的火车再倒汽车回到老家,五个小时的火车也是可以接受的;虽然大学的朋友都不在北京,但哥哥、姐姐以及工作后的同事、朋友可以让我在首都感觉到不是那么孤独。

海南落户咨询

  生活总是像故意不让你走得顺利似的,逼着你长大,逼着你接受孤独。2016年底,年长我四岁的哥哥永远离开了我们,我总是不断回想起我们一起在地里拔草,一起从北京火车站驮行李回出租屋,一起在春运凌晨的临时加车里站五个小时回家……虽然我出来独自生活后,每年见面的次数并不多,但我始终能感受到我们是血脉相连的。

  母亲也病倒一年多,后来又先后经历了肿瘤和股骨头骨折的疾病折磨。经历了家里这些事情,让我从无忧无虑的老小变成了要考虑特别多事情的家庭支柱。

  2018年底,工作也出现了变动,离开了2006年北漂开始工作的公司,开始找其他工作的机会;孩子已经逐渐长大……发生在身上的这些事情,让35岁的我第一次意识到,我已人到中年,但生活还将继续,我将承受越来越多的责任。

  06

  关于积分落户

  2018年,北京市终于出台了积分落户的政策,当细则出来后 ,我模拟计算了下,大概70多分。分数线出来后,我算了下,要是我早上四年班,早买两年房,应该就能上岸了!但那我就得是70后了。显然不可能倒回去早生四年,So熬着吧…

  2019年积分落户,政策没有什么变化,我也顺利加了4分,系统增加了一个排名显示,我三万多名的样子,要是没有插队的,每年6000人,五六年也还是有希望的,熬着吧…

  2020年积分落户,没到三年的积分落户政策竟然征集意见进行微调,我赶紧写邮件发表了个人建议,希望能够增加名额到一万人以上,给80后刚需以更多希望。这一举动甚至还导致个别70后以为我的提法是在抢70后的机会,哎,宝宝心里苦啊!80后就是悲催的一代人。最后政策出来后,凭借住在郊区的所谓优势,额外加了4分,超了一些城里人(其实我真想住城里,就是买不起城里的房子啊)。即便如此,预估即使顺利,也得5年才有机会上岸,我只有“四大金刚”(年龄、社保、郊区自有住房、本科学历)参与积分,还有几十万比我优秀的北漂在向我的位置发起挑战,我能怎么办呢?熬着吧,反正都熬了十五年了,有机会就海南落户上,没机会不是还能去天津的嘛。

  在2020年偶然的机会发现了“北京积分落户帮”公众号,先是关注了圈子,然后加入了群。现在偶尔会给新来的朋友解答问题,与几百名积友谈古论今,讨论政策,分析细则。其实我们都明白,漂在北京的日子里,抱团取暖能让我们更强大,能让我们更有盼头,能让我们坚持下去,等待上岸。

  07

  关于北漂的思考

  十五年以前,交通还没有现在这样便利,从杭州回老家要花一天多的时间,为了离老家近一些,选择了北漂。相信很多华北、东北的漂友和我是一样的,老家又没工作机会,只能选择北漂。

  如果时光回转,还会选择北漂吗?我的答案:如果知道中国高铁发展这么快,杭州发展这么快,我肯定选择杭州,肯定不会走上北漂这条路。当我工作了五年,我对北京的房价以及户口有了更深的认识后,我就在劝公司新来的应届生,学个两年就赶紧回家吧,省会发展也挺快的,房价还能接受,而且早回去还能早点站稳,早发展自己的朋友圈,不要像我们似的漂在北京十多年,想回也回不去了。北漂,你们90后、00后不要轻易来当,让我们80后撑过这个时代。

  写在最后

  看了群主的两篇文章后大受感动,又受到了连载10多篇牛人大哥大姐的刺激,忍不住也想分享下我的普通故事。

  相比于前面成功上岸且居住于城六区的成功北漂来说,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北漂,也是最普通的工薪北漂之一。

  昌平到德胜门的距离大概是30千米,昌平的黑车以前在公交车站都是吆喝着“北京、北京最后两位”,是的,我好像不在北京。我也习惯了住在郊区的生活。

  当积分落户群里有人讨论把孩子送出国、城六区学区房、纳税加分等话题时,我很少参与,因为我只是个普通的北漂,就靠“四大金刚”默默地积分,在等待着时间给我带来上岸的曙光。

  愿天下再无北漂,愿大家早日上岸。

相关推荐